当前位置: 陈皮网 -> 资讯首页 -> 戎耀党旗之|王俊清:一位年轻兵支书的乡村振兴实践

戎耀党旗之|王俊清:一位年轻兵支书的乡村振兴实践

陈皮网
2025-05-20 10:48:14 阅读数:5
2013年退役回乡,2021年,仁南村村委会换届,年轻有为的王俊清被乡亲们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G98海南环岛高速公路东线新坡互通下高速后一路西行,车子就行驶在琼北平原广袤的原野上。稻田、河流、村庄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而海南特色的绿色植被,则给这片土地增添了无穷生机。

时间是12月中旬,一年中的最后时光。倘若在北方,早已是冰天雪地。而在海南,绿色仍然是视野之中的主旋律,尽管海南的气候也有季节差异,此刻除了气温从炎热降至温和、微凉,延绵不断的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依然郁郁葱葱。我们驾车穿行其中,在新坡镇仁南村村委会办公楼前停了下来。

电话里跟仁南村党支部书记王俊清联系上了。刚挂断电话,就见村委会办公楼里急匆匆走出一个年轻人,上前与我们寒暄着:“我是王俊清。”

90后退役军人,带回外面的思维回村

年轻的村支书是位90后。“我是1991年出生,2011年入伍到广州服役,2013年退役回乡。”王俊清开门见山,竹筒倒豆子一般说出自己的简历和仁南村的概况,“仁南村有6个自然村,常住人口6742986人。”

王俊清是土生土长的仁南村后生。服兵役两年,在大都市广州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见识明显要比村里的父老乡亲要多得多。退役回到村里,他没有停留,立即前往三亚求职打工。三亚是国内著名的旅游城市,星级酒店林立,所以,选择做酒店管理是他的求职首选,结果他被一家酒店录用后,从酒店前台接待做起,一直做到大堂副经理。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在这家酒店工作了6年。

2020年底,王俊清辞掉了工作回到了仁南村。此前,他经过一段很纠结的思考,“自己不能总在外面打工吧?”他反复问自己,尽管在酒店打工小有成就,职位也得到不断提升,可到头来还是一个打工仔。那时,海南省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始实施,他突然觉得,回到家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用自己在外面历练多年的经验,也许能为家乡振兴开拓出一条不错的出路。

就这样,带着外面的思维和满满的自信,王俊清回到了村里。

蘑法生态农场,要把生态种植过程卖出去

2021年,仁南村村委会换届,年轻有为的王俊清被乡亲们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可能是因为我在外面打工多年吧,村民们相信我能给仁南村带来变化。”王俊清觉得,自己当选是村民们的一份信任,这份信任很沉重,自己应该用行动去回报这份信任。

位于仁南村下辖的自然村儒佐村有一个食用菌种植基地,基地建于2015年,是海口市某国有企业投资建设的,后因管理不善停业了。2019年,海口市龙华区政府为了盘活这个基地,引进了海南一站到家有限公司来管理运营,但缺乏技术人员,收益不佳。王俊清上任后,重新引进在技术和管理模式上更具优势的海南天德瑞公司,采取政府投资+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重新启动这个食用菌种植基地的相关业务。

食用菌种植基地原有的主体业务就是种植蘑菇。王俊清上任后,与运营公司密切配合,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能否开放蘑菇种植过程,展示出生动的科普现场教学实践课?

这是一个带有跨界性质的金点子。运营公司采纳了,并付诸行动。通过对种植基地的生产流程改良和产业链条延伸,并引进了由退役军人开办的主题餐厅,完善了种植基地的文旅功能和研学功能,成功将蘑菇种植生产的单一产业,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产业,吸纳了30多名村民就业。

种植基地改名为蘑法生态农场,一个萌萌哒的名字。“蘑法生态农场已经被命名为海口市龙华区青少年教育基地。”王俊清说,除了蘑菇的种植外,这里还有很多乡村种植技术的实体展示,是名副其实的生态种植的研学基地,每个周末都有城里的孩子组团前来游玩,平均每个周末都要接待300到400人的团队。

农林处置中心,把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卖出去

蘑法生态农场的食用菌种植会产生大量的废菌包,废菌包如果不处理掉,堆放在村屯空地里就是一堆新型垃圾。加上海南开始实行农业秸秆禁止焚烧,大量的秸秆也变成了无法消耗掉的垃圾。

这些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已经开始大规模围堵农村的村容村貌,成为潜力巨大的污染源。“在村民眼里,秸秆禁止焚烧,秸秆必然就会成为废弃物。”王俊清说,但是国家在出台相关政策时,已经提到了秸秆利用的途径,所以我们村委会就得开动脑筋,为这些废弃物找到出路,“找到了出路,就会变废为宝。”

通过招商引资,仁南村引进了一家投资商,建起了农林处置中心。该中心将废菌包、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粉碎后,通过发酵等技术生成有机肥,实现了变废为宝。2021年建成投产以来,平均年产有机肥300吨,每年给村集体分红10万元。

在海南,由于特殊的气候,土地一旦闲置了,很快就会杂草丛生,形成撂荒地。近年来,仁南村大部分的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村里出现了一些撂荒地。如何盘活这些宝贵的资源,成为考验村委会的一道难题。

针对一块80亩的河渠地块,仁南村引进了海南鑫泰农业有限公司,成立澳洲淡水蓝龙虾养殖基地,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方式进行运作,这个项目实施以来,不仅解决了10人就业,每年还给村集体8万元保底分红。

和农户合作,将100亩撂荒地打造成葡萄采摘园,成为仁南村乡村游的新产品。不仅给农户带来增收,流转的农户也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

在蘑法生态农场附近,有两个闲置的水塘。“把水塘建成垂钓中心,与蘑法生态农庄形成产品互补。”王俊清说,仁南村正在把这些闲置的资源一点一点盘活,发力点是形成周末亲子游的系列产品,让乡村风景、美食、劳动和农产品都成为旅游产品,“让城里来的孩子和家长都有得玩。”


免责声明:本文为 陈皮网(www.chenpe.com)投稿作者: 本站 的原创作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enpe.com/news/320766.html。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陈皮网观点和立场。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