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地图指引,我们驱车来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钗农场,道路两旁,一排排燕窝果嫁接苗如同彩带般环绕在高山上,看起来颇为壮观。抬头远望,在道路尽头的山坡上,一座连着雨棚的办公楼映入眼帘,那是朱泉凯即将完工的燕窝果种植基地,这位退役军人已经在这里等候我们多时了。
1994年,一位青年成功圆了儿时的参军梦,带着从军报国的热情进入河北承德某部队,但没过多久,新兵连的训练就让他叫苦不迭,需要拼尽全力才能勉强跟上,这位狼狈的青年就是朱泉凯。
后来,朱泉凯跨过大半个中国来到海南服役,彼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接下来的三十年人生里,他的经历会那么精彩。
精心经营,从餐饮小店到货运公司
1997年12月,朱泉凯退役。当时,他的老家河南经济不发达,发展前景并不好,朱泉凯选择留在海南省海口市就业,找了份保安的工作。这份工作只做了半年,他就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渴望,离职开了家餐饮店,卖早餐和夜宵。
“当时餐饮店做的是我家乡的美食,相比于海南本地美食更难获得客人的青睐,头几个月都没挣到钱。”创业遇到困难,朱泉凯选择做出改变,他尝试了增加菜式,也在店铺没有生意时开过摩托拉客,4个月后,朱泉凯的餐饮店积累了一定口碑,成功扭亏为盈。
1998年年初,朱泉凯打听到餐饮店附近的丘海大道上要建设一座物流城的消息,物流城的建设是个大工程,很长一段时间内附近会出现很多工人,建成后还会吸引大量频繁往来的货车司机,这些人都会带来旺盛的消费需求。
想到这里,朱泉凯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店铺面积,紧挨着餐饮店建了一间杂货铺,卖水、卖烟、卖零食、卖特产,他的付出很快就有了回报,后续的发展与当初预计的相差无几,他的收入翻了几番。
这次决策成功,增强了朱泉凯的自信,1998年5月,他花了1万多元在物流城内开了家餐厅,过了半年又花10多万在物流城边上开了间旅馆,生意非常红火。
经过一年的观察,朱泉凯对物流领域的了解不断加深,他发现,物流城的货车有七成以上都在往省外运送瓜果蔬菜,做着南菜北运的生意,这又是一个大市场!
1999年5月,朱泉凯创办海南西北货运有限公司,一边做南菜北运的运输工作,一边做中介工作,帮助外省的货车司机和海南本地需要运输的瓜菜商人做对接。
勇敢尝试,在农业赛道里摸爬滚打
通过货运生意,朱泉凯和省内许多瓜菜商人打好了关系,平时也会互相拜访,在那些朋友的启发下,当时手头已经有些积蓄的朱泉凯将目光放到了农业上。
2001年,眼看市场上菠萝、辣椒和南瓜销量都不错,朱泉凯也跟风种了起来,没想到紧接着就遇上了滞销。“当时这三个品类销量好,海南的农民都争着种,等到了收获的时候,市场上就供大于求了。”看着只能卖出几毛钱一斤的菠萝和辣椒,1毛多一斤的南瓜,朱泉凯安慰自己今年的行情只是巧合,选择继续坚持,最后的结果就是2001—2004年期间,他几乎赔掉了从货运公司那里攒下的所有积蓄。
2005年,朱泉凯见到许多内地朋友来海南种香蕉赚了钱,以为自己终于找到好的品类,便改种香蕉。但命运再次给他开了个玩笑,9月份,海南遭受30年一遇最强台风“达维”,朱泉凯的香蕉刚刚开花便全部夭折。2006年,海南迎来罕见大旱,朱泉凯的香蕉周边大大小小的水库全部干涸,第二年的投入也打了水漂。2007年,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东南亚水果以相对便宜的价格进驻国内市场,加上国内出现香蕉催熟的谣言,朱泉凯种出的香蕉难以卖出好的价钱。
经过一系列的打击,朱泉凯痛定思痛,决定摒弃短期作物,选择种植价格波动较小的长期作物。2008年,恰好,有几个朋友打算转让果园,他顺势收购下来,种植芒果、荔枝和龙眼三种作物,并成立了海南金岛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
技术赋能,让珍稀燕窝果实现增产
经过几年稳定的发展,朱泉凯的长期作物开始产果,他自己也培养出更加敏锐的市场嗅觉。2014年,他听说国内有不少种植大企业都到东南亚承包起大片土地种植芒果,他预测,几年后国内的芒果价格会大幅下跌,这让他产生了危机感。
针对未来市场可能面临的冲击,政府相关部门多次举办会议进行讨论,邀请相关人员参会,朱泉凯通过会议透露的信息,成功预见到红心火龙果即将在市场兴起的势头,提前布局种植,赚得盆满钵满,还在儋州、昌江、东方等地兴建了火龙果基地。
虽然短期内火龙果产销势头良好,但朱泉凯居安思危。他想到,如果一款产品没有一定的技术要求,那很容易被他人效仿,进而在市场上泛滥。这时,朱泉凯在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了燕窝果。
“我第一次碰见燕窝果是在朋友家吃到,第二次是在香港考察市场时吃到,可以说被它高昂的价格所震撼,进而产生了种植的想法。”在网上查询相应资料后,朱泉凯发现这种作物完全符合自己需求,种植有难度,产量低,但市场需求旺盛,只要能攻破种植上的难点,市场红利期可以持续很长时间。想到这里,朱泉凯当机立断,带领团队奔赴燕窝果原产地南美洲厄瓜多尔,将种苗引进到海南乐东种植。
在燕窝果试种过程中,朱泉凯注意到,这种作物根系的营养吸收效率很低,生长周期也长,从花蕾到开花需要45天,从开花到结果在夏天时需要3个月,冬天则需要5个月,且产果很难有大果,一年最多才两产。
为了提升燕窝果的生长速度与产果质量,朱泉凯聘请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园艺学院的多位专家进行研究,尝试过用霸王花、白心火龙果、红心火龙果等品种做砧木培育燕窝果,最终发现一种红心火龙果最适合做燕窝果的砧木。
在培育方面,朱泉凯的燕窝果采取“一蕾+一花+一果”的培育方法,剪除多余的花蕾,让每株燕窝果都能将吸收的营养供应到合适的三个位置,一年最多可达四产,这些研究花费了3年多时间。
2018年7月,朱泉凯创办了海南金岛庄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他在乐东的燕窝果培育基地成为国内第一家规模化种植燕窝果基地。
燕窝果培育成功后,朱泉凯逐渐脱手自己的芒果、龙眼种植园,买下新的地块,带动周边村民一起种植燕窝果,并通过收购商、电商、私域等渠道销售燕窝果,这些年一直供不应求。
如今,由朱泉凯独资或合资在海南成立的燕窝果公司有7家,公司旗下燕窝果种植面积共计1150亩,2022年带动就业1万人次,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
谈及未来,朱泉凯表示,他麾下的专家团队已经起草制订了企业燕窝果种植规范,目前该规范被海南省评定为地方种植规范。下一步他打算组建燕窝果行业协会,将燕窝果种植逐步推广开来,带动越来越多农民致富。与此同时,他还打算围绕燕窝果基地,在周边建立驿站、餐厅、民宿等设施,打造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关视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