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周邦兴的养猪场,这里环境整洁,配套设施齐全,没有一点粪臭味。周边绿树成荫,不远处就是潺潺流淌的小溪,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开始了本次采访。
成为特警,保卫民众冲在一线
2008年,周邦兴结束了在广西桂林某部服役的生活,回到家乡。军旅生涯结束后,他心中保家卫国的热情丝毫不减,不太想立刻到普通岗位上工作,恰好文昌市公安局正在招募特警,他便抓住机会,顺利通过考核进入了文昌市公安局特警队。
特警队的工作很符合周邦兴的预期,巡逻、训练与处理一些突发事务,与在部队服役时要做的事情差不多,凭借这些重合点,周邦兴迅速适应了新岗位,融入了特警队这个大家庭。
2010年10月8日,在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中,海南省大部分地区传出了灾情信息,文昌市是重灾区。连日的强降雨,使得文昌市赤纸水库水位迅速超过了警戒线,凌晨3时出现决堤预兆,而此时在赤纸水库下游的,是2个镇9个村正在熟睡中的居民。
随着文昌市三防指挥部做出部署,周邦兴跟随特警队立刻奔赴一线,对水库下游居民实行紧急疏散行动,“当天3点多我们就开始疏散了,一边把老人和孩子从屋子里背出来,一边把其他人喊醒,在水库决堤之前,我们成功转移了6000余名居民。”回忆当时情景,周邦兴话语中仍然不失紧张。
尽管行动迅速,但暴雨带来的降水量还是出乎了所有人意料,凌晨5时,赤纸水库发生主坝决口,洪水迅速冲向了下游,一部分来不及撤离危险区的救援人员与居民一起被困,情况危在旦夕。
“决堤后洪水已经淹过了1层楼,很多人只能爬上高处躲避洪灾,我就和战友们坐着冲锋舟给受困人员施救和发放物资。”因为船只有10艘,周邦兴和战友多次往返,每次和受困人员对接时,他都会鼓励受困人员保持信心和希望。经过周邦兴和战友们努力施救,大多数民众得以毫发无损地撤离,而那一夜成功救援行动,也成了周邦兴一辈子的骄傲。
回乡创业,从养好一头猪开始
2018年,周邦兴结束了为期10年的特警生涯,回到家乡为自己放了一个长假。在休息期间,一位朋友向他发来了合伙养猪的邀请,周邦兴经过考察后,发现朋友的养殖模式具有可行性,遂接受朋友的邀请,开始合伙养猪。
有朋友带入行,周邦兴创业比较顺利。2019年初,他租好了场地开始建设猪舍,又从海南农垦兆牧养猪有限公司旗下的罗豆农场养猪场里花20多万买了200只猪苗,开始自己的养猪大业。
养猪是一种重资产投入,每一只猪苗都很宝贵,而当时恰逢非洲猪瘟肆虐期,全国各地都在扑杀感染的病猪,为了做好猪苗的饲养和防疫,周邦兴拜访过村里所有的养殖户,虚心请教养猪技术,还学会了自己给猪苗打疫苗,给养猪场减少了不少开支。
为了健全养猪场的安全防疫措施,周邦兴不仅给养猪场里安置了消毒装置,还购买了防护服,严格要求所有人员都要经过消毒、换上防护服后才能进入养猪场。他的第一批猪苗顺利成长出栏,当时猪瘟肆虐,市场上猪肉稀缺,价格高昂,周邦兴因此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养殖模式得到了实践验证后,接下来就是逐步扩张和复制,他先是扩大了养猪场规模,2021年和2022年又增设了第二、第三养猪场,如今,他的三座养猪场生猪存栏总数已达1300只,每年出栏2000多头。
在事业崛起的同时,周邦兴也不忘帮衬村里乡亲,他的三个养殖场以月薪4200元提供了6个长期岗位,优先在村里吸收退役军人和没有收入的中老年人就业,在生猪出栏那段时间还会额外在村里雇佣短工,为村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今年,为提升文昌市河流水质,文昌市锦山镇开展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周邦兴在接到消息后迅速响应号召,在镇政府指导下完成了尾水池的改造。“在改造完成前,每次清洗猪圈其实都有顾虑,因为不洗的话猪圈味道大,猪苗的健康也会有隐患,但清洗的话就得排污到小溪里或者地里,造成污染,但现在就不会了。”周邦兴介绍说,现在改造完成后,大举提高了养猪场的卫生标准,现在每天会冲洗地面两次,走在里面也闻不到粪臭味了。
大搞种植,为村寻找主导产业
2021年,周邦兴被乡亲们推举为园堆村村委会的纪检委员,开始分管村委会账务和开支工作。当他从上一任纪检委员手里接过相关事务后,看着村委会财务数据,才发现村委会财务状况十分糟糕,账面上的钱少得可怜,连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够。数据显示,全村人口有2500多人,但大多数是劳动能力较差的中老年人,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闯荡去了。
看到村子的现状,周邦兴非常痛心,他有了要改变村子的想法。要做的事情太多,他决定先从基础的搞起,考虑到村委会财政状况,他在村民大会上提出用垫钱和记账两种方法来应对村委会日常开支,垫钱是他和村委会里经济较为富裕的几个人一起出资,用于全村建设必要性的事务,记账则是到市场上寻找愿意记账的公司单位,先使用服务,以后等村委会有钱了再还上。通过这两种方式,全村的状况有所好转,尤其是村里的路灯,就是找了一家愿意记账的公司修建的。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周邦兴很清楚,要让全村人的日子真正好起来,就必须找到一个支柱产业,而且考虑到村里的经济情况,这一产业的投入不能高,他很快就联想到了种植业。
在探访完文昌周边多个种植基地后,周邦兴发现很多种植大户对疫情背景下作物的市场行情看法并不相同,他只能勉强找到椰子和槟榔两个在大家眼里不算难卖的作物,这个时候,周邦兴的战友圈里传来了好消息,一位战友通过种植山药致富的事给了他启发。
也许园堆村也可以试着种植山药,抱着这样的想法,周邦兴先去那位战友的山药种植基地虚心学习山药种植知识,接着自己又到网上自学相关的种植方法。
一切准备完毕后,今年年初,他在村里租了几十亩黄土地种植山药。除此之外,还在自己的养猪场和山药种植区的边边角角零散种了500棵槟榔、30多棵椰子和少量柠檬。他的预想是等第一批作物结果上市后,再依据市场的反馈做下一步规划,如果有市场反馈比较好的,就可以把那个作物当成园堆村发展的主导产业;如果没有,那他就继续尝试别的,直到发掘出适合园堆村发展的主导产业为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