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皮网 -> 资讯首页 -> 戎耀党旗之|陈世奇:26年砥砺前行 用坚持和智慧书写创业传奇

戎耀党旗之|陈世奇:26年砥砺前行 用坚持和智慧书写创业传奇

陈皮网
2025-05-12 09:59:26 阅读数:26
1982年,高中毕业的陈世奇在父亲建议下参军入伍,来到海南五指山服役。没过多久,他就因为表现优异被部队送到湖南某家技工学校深造一年,学习汽修专业,回来后成了一名汽车兵,常年与车辆为伍。

当我们见到昌江县十月田镇的陈世奇时,这位退役军人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活力。即使在录制了半天的素材之后,他依然毫无疲态,完全看不出他已经年近60岁。直到他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历程时,我们才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痕迹和岁月的沉淀。

1964年,陈世奇出生于广西的一个农村家庭。他的父亲是村主任,也是一位老党员。从小,他从父亲口中听到了许多关于村里的事务和党的故事。父亲的影响让他对党和国家充满了敬爱和信任。

微信图片_20230717100439(1).jpg

1982年,高中毕业的陈世奇在父亲建议下参军入伍,到海南五指山服役没过多久,他就因为表现优异被部队送湖南某家技工学校深造一年,学习汽修专业,回来后成了一名汽车兵,常年与车辆为伍。

作为一名汽车兵,陈世奇的工作内容非常丰富。他经常需要驾驶军车运送物资,到各个地方执行任务。而每年有两个月的时间,他的车队需要到昌江糖厂运送甘蔗。在几年的时光里,他对昌江县的风土人情越来越了解,也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也为他日后到昌江糖厂工作的念头埋下了伏笔。

以韧劲面对创业困难

1987年退役后,陈世奇如愿进入了昌江糖厂工作,并很快结婚成家。然而,他很快发现糖厂的工作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甘蔗产能的限制,糖厂每年只运转半年,剩下的半年没有工作收入,生活变得困难。在糖厂工作两年后,陈世奇对这份工作逐渐失去了热情,于是他选择离开,转行做了客运工作。然而,这份工作的收入同样不尽如人意。

面对生活的压力,陈世奇也曾考虑过离开海南,去广东、深圳等城市闯荡。但考虑到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需要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他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继续在昌江寻找其他机会。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陈世奇尝试了多种工作。他开过杂货店,也做过建筑工头,通过打工慢慢攒下了一些积蓄。1997年,他看到了国家关于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号召,恰好他之前在昌江县十月田镇才地村委会波兰沟村找到一片好土地,内心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那一年香蕉市场行情很好,售价1块多一斤当时海南东方八所有一些来自广东种蕉专业户于是,他便主动去向这些农户学习香蕉种植技术,还从他们那里购买了第一批香蕉种苗。

凭借学习到的香蕉种植技术,陈世奇创业前期十分顺利几年后,他的香蕉林规模达到了1000亩。但幸运没有一直眷顾他,2003年11月,台风“尼伯特”席卷海南岛,陈世奇挂果的1000亩香蕉林全部在台风的肆虐下倒地,造成损失200多万元。

台风过去后,茂盛的香蕉林只剩一片狼藉,陈世奇的妻子当场泪如雨下,而陈世奇挺住了这次打击,他想着,既然自己可以成功一次,自然可以成功第二次。他坚信自己能够重新站起来,继续创业。

灾难过去,生活还要继续,孩子要上学,十多个工人也要正常生活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他响应了当时县政府的号召,改种了桉树,并在县城边租了80亩地种菜以还清债务。此外,他还帮助外地的瓜果商人收购海南的香蕉,靠着这些工作让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2008年,陈世奇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并利用积累的资金建设了一家物流中心。他的物流中心专注于帮助外地的瓜果商人收购各类本地瓜果,这一业务逐渐壮大,为他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同时,陈世奇重新回到了香蕉产业。他新种植了宝岛蕉和南天王两个抗黄叶病的香蕉品种,这两种香蕉在市场上备受欢迎。为了应对台风等自然灾害,他还特意为每棵香蕉树设置了香蕉顶木,以确保树体稳固。

在陈世奇的精心维护下,他的香蕉产业再也没有出现过重大事故。每年,他的香蕉都能为他带来丰厚的收入。他的成功故事再次证明了,只要努力拼搏、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回收再造致力环保事业

2011年,国家开始大力倡导塑料回收再生利用,并发布了相关的政策文件陈世奇注意到这些消息想起在农业生产中,塑料制品的使用频率并不低,废弃后对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他决定投身于农业投入塑料制品的回收和再利用事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陈世奇首先前往乐东八所参观当地的塑料再生厂,了解其运作模式。回到昌江后,他委托一个有渠道的朋友帮忙购置设备、建设厂房。这一过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一股脑就花掉了100多万元。

厂房建成后,陈世奇开始与农户合作,在昌江各村收取地膜、配水带等农业投入塑料制品,运送回厂后经过破碎、清洗、热熔、拉丝、造粒五步变成塑料颗粒后打包向外销售,剩下的残渣经过处理后一部分能够制作有机肥,剩下的也能达到无害标准排放

然而,陈世奇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在创业过程中,他遭遇到了一些黑恶势力的威胁。“那些人说收破烂这块是他们的地盘,怪我抢了他们生意,让我不要不识抬举。”虽然陈世奇是退役军人,心里也不乏与黑恶势力斗争的勇气,但妻子是普通人,孩子也在上学的关键年纪,考虑到家人和自己的安全选择暂时停工

2013年2014年,陈世奇被迫停掉了厂房,跑到云南、广西做起香蕉收购生意在这段旅程中,他有幸尝到一种叫甜龙笋的竹笋,这激发了他新的创业灵感,也成了他下一次创业的契机。

2015年,随着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日益重视,海南省人大、海南省政协的领导开始关注到陈世奇的塑料再生厂突然关闭的情况。在他们的指示下,昌江县政府相关部门前往考察,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了帮扶资助。有了政府的支持,陈世奇的工厂得以重新开工。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产品质量,陈世奇在2023年升级了工厂内的设备,将制作出的塑料颗粒规格从80目升级到了120目。这一改进使得产品更加精细,可以制作出更多的塑料制品,从而拓宽了销售渠道。

如今,陈世奇的塑料再生厂每年能消耗5000吨废弃塑料,产出近3000吨的塑料颗粒。这一成就不仅在生态效益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也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竹笋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陈世奇的1000亩香蕉地被政府归类为示范林地,这让他开始思考转型种植其他作物。回忆起当年在云南、广西品尝过的甜龙笋,他决定尝试种植这种具有丰富营养和生态价值的作物。

甜龙笋含草酸,能够生食,产出竹笋的竹林也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能够防止水土流失,且产氧量较高,具备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功能,与习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十分符合。

为了深入了解甜龙笋的种植技术,陈世奇亲自前往云南和广西进行考察调研,并寻求了西南林业大学专家的指导。在考察过程中,他还了解到福建的马蹄笋在市场上也有很好的反响,于是决定同时试种这两种品种。

2019年12月,陈世奇创办了海南昌润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开始试种“云甜一号”甜龙笋和马蹄笋。2021年,这两种竹笋终于迎来了丰收。甜龙笋的亩产量达到了近2000斤,口感和产量都超过了马蹄笋。这让陈世奇倍感欣慰,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保存问题是陈世奇首先遇到的难题。他发现即使将竹笋放在冰箱里,也很容易老化,质量迅速下降,但菜市场上很多买竹笋的菜贩却没有这个问题后来经过多方打听他才知道竹笋的休眠温度在2-3度之间,只有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才能保持其鲜度。

解决了保存问题后,陈世奇又面临着市场认知度不高的问题。他发现海南市场对甜龙笋的认知度有限,导致他的竹笋难以卖出高于普通竹笋的价格。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陈世奇决定在宣传上加大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制作户外广告,并以“琼竹缘·黎乡笋”为品牌参加了海南国际食材博览会、海南旅游美食与商品巡回展销会、海南餐饮食材供应链大会和海南冬交会等展会。通过实物展览和现场试吃等形式,他逐渐打响了甜龙笋的名声。

在这一过程中,陈世奇有幸海南省餐饮协会达成合作,通过协会与海口、昌江两地数百家餐厅建立了供应关系,从而解决了竹笋的销路问题。

如今,陈世奇的甜龙笋种植规模已经扩大到了300亩。他还与昌江县多个村委会建立了合作关系,由村委会发动有意向的村民种植甜龙笋。他再统一收购销售,大部分供应给餐厅,小部分委托给食品加工公司制成笋酱、笋干菜、笋脯等加工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谈到未来,陈世奇表示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他的700亩香蕉地全部替换成甜龙笋。他还计划在昌江、琼海、屯昌、万宁等地打造甜龙笋种植示范基地,让甜龙笋成为海南人民新的“摇钱树”。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这种营养丰富、生态友好的作物,为海南的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 陈皮网(www.chenpe.com)投稿作者: 本站 的原创作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enpe.com/news/320697.html。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陈皮网观点和立场。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