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皮网 -> 资讯首页 -> 热点 -> 常修泽|当今科技创新、产业布局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建议

常修泽|当今科技创新、产业布局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建议

陈皮网
2025-04-17 10:23:06 阅读数:53
当今科技创新、产业布局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
—在2025“城市产业跃迁与创新分享会”上的报告


(2025年3月31日,于福建泉州)

主持人:本次大会非常荣幸邀请到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常修泽教授。
就在本月,常教授发表的《三线推进人工智能的水平提升及赋能应用》登上了新华网、瞭望、浙江日报、中国改革网等全国知名的权威媒体,获得了百万阅读和热议。今天,常教授将为我们带来主旨演讲:《当今科技创新、产业布局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建议》,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常教授登台!
   
常修泽: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福州以及今天会议所在地泉州的各位同志,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bb01f2f28e9732fd86f7befcb94b4f73.png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常修泽做主旨发言。新华网发(林楷煜 摄)

刚才听了主持人介绍,今天参会的有300多位朋友,大体分为四个界别,政界、商界、学界和新闻界。我们聚在泉州这个地方讨论深层问题,非常开心。


我自30多年前(1992年1月)第一次来泉州考察后,曾多次来此地。出生、成长于天津、周游于中日多地,最后圆寂于泉州的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师),曾在这里留下名言:“此处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法师题写的楹联,在我们开元寺的殿门悬挂,大家想必都很清楚,“满街都是圣人”,所以我很高兴与大家交流。


我发言的题目刚才主持人已经讲了,叫做《当今科技创新、产业布局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建议》。

讲三个问题:一是当今科技革命及其产业发展(科技和产业放在一起谈)。二是民营经济发展:我的思考和建议。最后谈一下“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我很高兴看到今天在座的有省市场监管局领导,优化营商环境跟此有关,大家一起商量,我谈我个人的看法,一个研究人员的意见建议。


    一、关于当今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发展

我在2013年(也就是12年前)主笔出了一本书,叫作《创新立国战略》,我认为,我们国家要在世界上站住脚,必须用“创新立国”这个战略,这本书后来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丛书》,我今天根据这个来谈。


我先讲一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希望大家关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这两个大的革命,及给产业带来的变革创新。

今年2月12日,我在“展望与变革”会上有一个发言,提出我个人的见解——“三个倒逼”:第一个倒逼就是“科技倒逼制度”,这是一个浓缩的理念,理论语言是我今年2025年在《产权导刊》论文中的一句话:“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力逼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相关制度与之适应”,这是科技革命带来的。


(一)去年我四下杭州,得知创新“六小龙”及其特点

“六小龙”以DeepSeek(深度求索)为代表,包括“宇树科技”,就是春节联欢晚会机器人跳舞的那个“宇树科技”,“游戏科学”就是做《黑神话:悟空》的。我今天很高兴到开元寺,看到塔上面有“孙悟空”的形象,在那里我知道“游戏科学”到泉州来开元寺取景,还有几个,我想这些大家比较熟悉。


我看了这个以后有什么感想呢?对DeepSeek等,我发现有四个特点,跟今天在座的朋友有关。第一个特点,这六个企业全是民营企业,不是国有企业;第二个特点,DeepSeek是开源模式,不是闭源的;第三个特点,模型是免费的;第四个特点,是低成本的。低成本有助于摆脱贵族化,实行平民化、平权化。


基于杭州考察,今年1月上旬浙江召开“两会”期间,我接受了报社访谈。 1月13日《浙江日报》发表了这篇访谈文章,针对浙江我提了“创新三建议”,第一是科技创新,第二是产业创新,第三是生态创新,其中第一个科技创新,我“建议全省推广DeepSeek求索模式”(图1)


a664c0d7b8df6312d0b04090a4c14301.png


刚才提到它的四个特点,我认为是非常宝贵的。1月29日正好中国春节,就在春节前后DeepSeek全球爆火,《浙江日报》这篇文章也受到国内外关注,因它提出 “推广求索模式”,比全球爆火早15天。


(二) 我对人工智能的进一步认识,得益于“2024年莫干山会议”。

此会是去年9月在浙江莫干山召开的。恰好是纪念1984莫干山会议40周年。1984年第一届莫干山会议,当时从全国选出124位中青年上山给国家提改革方面的建议(今天在座的新华网贺晶晶同志参加了去年的莫干山会议)。


在去年的莫干山会议上有两个论坛,一个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论坛。论坛上提出一些重要理念:认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的产业边界、重塑着商业模式等等。当然,它也带来一些挑战,我这里列了几个:如在核心技术层面,数据怎么保障安全?隐私怎么保护?算法伦理怎么解决?至于在产业层面的问题更多了,比如产业怎么跟技术融合?等。


同时,从理论上分析还有一些需要探讨的,我这里列了四条:

第一,数字经济时代,“智算经济”怎么形成?“智算经济”未来怎么发展?

第二,数字经济的数字产权怎么界定?其原始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流转权,这几个权利怎么界定?有待于突破。

第三,法律监管问题,包括市场监管问题。

第四,数据商业市场的形态及其隐私等价值观的内容,这是更深层的问题。

(三)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该怎样进一步推进?

我在新华网和《瞭望》论文中,提出“三线推进论”:第一,技术本身,人工智能水平本身要提高、提升。第二, “人工智能”往产业上赋能、相互交融。第三是,向社会事业部门推进,它可能因此受到影响,要推进。


这篇文章引起了关注,新华网和《瞭望》等告知,大概一百多万的阅读量。
对此文这里只简单谈三点:

第一,关于“人工智能”向实体经济(产业)的渗透、赋能与交融问题

在此文里,我提到,据DeepSeek的官方统计,其成本利润率达545%。我希望大家记住这个数字,而且重点关注当今企业怎样创造利润,利润的增长点在哪里。这样一个高的“成本利率”,不仅验证了AI商业模式的可行性,而且也会引发“新一轮算力基础设施投资浪潮”,民间的投资、政府的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往哪里投?有可能就会引发往这方面投资的浪潮。从场景来看,DeepSeek的成功,也会刺激资本市场对芯片数据中心、液冷系统等算力基础的投入。


第二,关于“人工智能”给社会事业部门带来的影响问题

我提到,现在已经引起热议:包括在DeepSeek面前,教育怎么办?医疗卫生怎么办?甚至我所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部门,也感到一定的压力。

因为DeepSeek的记忆力、捕捉力、分析力和概括力等都很强。今天在座的也有好几位朋友,如在清华兼职的陈朝晖先生等,我们这些从事研究的同行,在这样一种新的事物面前,作为一个理论研究人员,如果你没有新思想、没有新观点,尽说别人说过的话,我不禁发问:“还用得着你吗” ?“你尽说别人说过的话,还用得着你吗?”


我非常高兴看到,新华网和新华社《瞭望》刊载的时候没有删掉这句话。因为,DeepSeek出现以后,对于网上已经有的东西,它捕捉、整合得挺好。所以,面对这个挑战就要理论创新,就是我常说的两句:“想别人之所未想,言别人之所未言”,只有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我们才有存在的价值。


第三,至于从技术革命本身来讲,建议大家关注“未来前景”。

我昨天第一个考察的点,就是洛江区的“岁金未来科技城”,我在这里想研究“未来”。从技术本身来讲,普遍认为DeepSeek现在还处在一般AI阶段,下一步将提升到AGI(也就是通用AI),第三阶段,是超级人工智能(也就是ASI)。这样,由低向高,到更高,我们现在还在初级阶段。


(四)关于“为AI立心”问题

昨天(2025年3月30日)晚上,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节目,专门访谈、讨论AI对人类的挑战(包括对我们中国的挑战),里面提出一个命题:“为AI立心”。我颇为感慨,想起北宋思想家张载所著《横渠语录》里那著名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从“为天地立心”到“为AI立心”,表明历史的巨大进步。


现在AI还只处在初级阶段,下一步要往AGI、ASI发展。我们在座的生物人身上,大约有860亿个神经单元,而现在的机器人尚没有神经单元,因此下一步“为AI立心”以后,将为人类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建议大家回看一下昨晚央视的这个访谈,这个“为AI立心”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位人工智能专家提出的。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看了以后心灵受震撼。正如今天会议主持人一开始说的“我们处在一个蝶变的时代”。人类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说应该继续推进人工智能本身的提升,中国要占领创新制高点,以便在国际竞争把握主动权。


围绕未来的前景,我推荐一本书,是我们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朱嘉明教授,最近出版的《第三种存在》——“人类已经有两种存在,下一步第三种是‘人工智能+人+环境’这种复杂的系统”,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这本书。


此外,除了人工智能以外,大家还应关注生物技术及健康产业。它是跟人工智能同时俱来的,从基因编辑技术到细胞治疗等,有一些颠覆性的影响,包括刚才说的生物人有860亿个神经单元,这方面的变化和生物技术本身又有紧密联系。


(五)结论:以AI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究竟“新”在哪里?

我认为,其新处:不仅仅在AI技术本身,而且更在于:在数字经济推动下,政治经济学所讲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这“三要素”都在发生并将继续发生重大的变化。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新”在这里。


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的价值,但是我估计,将来随着数字革命的演进,在使用中“自我衍生”的“数据要素”,或许比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更诱人。今年李强总理的报告里对推进  “人工智能+”行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更聚焦大模型+垂直场景的具体应用”,这表明国家从宏观战略上,正在追求在技术突破基础上,向应用层面转移发展。


关于“应用”,我在2013年出版的《创新立国战略》一书,探索性地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九年后,到2022年中共二十大报告,看到有六个“不谋而合”,即: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  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环保,但“人工智能”是二十大报告新提的(说明我当初的研究前瞻性不够),我原来提的是“新能源汽车”,去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300万辆,全球第一,不必再  列入七大新兴产业了。


总之,人类正面临百年甚至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数字技术等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社会的生产关系乃至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相关制度,都在面临变革。下一步怎么做好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等新技术向实体经济“赋能”,以及如何促进体制创新,因时间关系我就不再详细展开了。   


二、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我的思考与建议
   
(一)先看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

1.从全国的贡献格局看

大家熟知,2018年11月中央领导提出著名的民营经济 “五六七八九”, 即民营经济的贡献:超过50%的税收,创造了60%的GDP,贡献70%的创新成果,提供80%的城镇劳动就业,90%的企业数量占比。


七年过去,五个数据是多少了 ?2024年未找全相对应的数据,但从国家统计专项数据看,截至2024年9月底,全中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500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在92.3%以上。


以下,是全国(含台湾地区)排名“前十企业”状况表:从“台积电”到“华为公司”等(见下表)。
30d2d6be06642d0e9efd8020f5896c3.png

2,从福建省的贡献格局看 


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闽商“敢为人先、爱拼会赢”,80年代曾创造“晋江经验”。202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据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同志前天(3月29日)在媒体介绍,全省民营经济呈现“七七七八九”的贡献格局,即创造了全省七成税收、七成地区生产总值、七成科技创新成果、八成城镇劳动就业、九成企业数,总体高于全国数据。


3,从泉州市的贡献格局看

泉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行地,是著名的“晋江经验”发源地。2024年泉州以13094.87亿元的GDP总量稳居“万亿俱乐部”, 在全国691个城市中排第21位,并以6.5%的增速领跑全国27个GDP超万亿城市。这当中,民营经济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根据实际调查,泉州的产业格局,以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为主,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2%,其中,民营经济居 举足轻重地位。据我了解的最新资料,泉州民营经济总体呈现“七八九九九”格局, 即创造了全市七成的税收、八成的地区生产总值、九成的科技创新成果、九成的城镇劳动就业、九成的企业数,明显高于福建全省,更高于全国水平,

彰显了泉州的特色、优势和活力(见下图)。

8c694d6e761d4bfcc0a8d3e6b0145c80.png

其中,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见下图)一目了然:


724cb25b97c3b8e4304f42e506f1849.png

当然,从全国全省看,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问题,例如预期不稳、信心不足  经济放缓、失业较重 、部分资本外流等,需要研究战略和对策。

(二) 我的民营经济发展六条建议

今年“两会”期间(3月6日),在京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刊登了我在研讨会上提出的《民营经济“六维度”探究可否再进一步?——我的六点思考与建议》因时间关系只简要谈建议的框架:


第一条,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立意”:可否再“高”一点?——不仅从中国国内“软肋”切入,而且从应对国际新变局高度思考与把握。针对当今世界变局,我提出三个字,一是“保”( 力保国内平安。“人,不分体制;企,不分公、私”, 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二是“进”( 积极进取,作“维护和完善国际经贸秩序的参与者”,并在地域上首先向周边“进”, 巩固东南亚,稳定东北亚) 三是“创”( 创新并彰显民营经济的威力。

第二条,“历程总结”:是否再“长”一点?不仅总结改革开放以来,而且反思建政以来。一般来讲,路线正确的时候,民营经济发展比较蓬勃、顺畅,民营企业家感觉比较舒服;路线错误的时候,民营企业受打压。这里面民营经济是一个“试金石”,可以看到路线正确与否。

第三条,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定位”:是否再“深”一点?不仅讲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要大讲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素”,“共同经济基础论”。

第四条“产权内涵”把握:是否再更“广”一点,不仅把握企业产权(股权、债权等),而且把握“广义产权”,其内涵与外延可否进一步拓展?建议“广领域、多权能、四制度联动”。

第五条,对企业家群体:是否再给力一点?不仅讲“弘扬企业家精神”,而且要建立中国的管理要素(企业家)市场。到今天文件没有提中国的“企业家市场“,我认为需要补上,应该建立中国的管理要素(企业家)市场。

第六条,“法度”:是否再“明确”一点,不仅在当前,而且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 如何“立法”去掉人们头上的那把“悬剑”?这一点,我在2013年出的《包容性改革论》书中已提出。国家要“包容国有和民营”,它们都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经济基础。这本书阐述包容性改革,主张“通过立法”去掉人们头上的那把“悬剑”。


5f1b16160738584739fad207a07e5c6.png


(三)记住这九个字:“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


泉州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有儒、道、释、伊斯兰教等各教都有。清源山有老子的巨大石像。希望大家记住老子《道德经》这九个字,“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知”是掌握,“常”是常规规律,“容”是容量,掌握规律的人容量就大;“容乃公”,容量大的人办事就公平、公正、公道;“公乃王”,“王”若作名词,就是“当头”, 若作动词,“王”念“旺”,领导、治理的意思。“公乃王”就是你办事公平、公正、公道,就会成为“王”,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希望泉州朋友把握内涵,树立包容性思想,推进包容性改革。


三、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一)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质

2025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优化营商环境,要把握这个实质。

(二)营商理念要提升:关注要素市场化配置

去年12月,我主笔出版了《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大纲》,有54万字,我提到营商理念要扩展、要提升:不仅仅是商品的市场化,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要素的市场化,就是劳动、土地、资本、知识、技术、管理、数据这七大要素要的市场化配置。希望大家关注这样一场变革。

(三)泉州应作“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模范

泉州的营商环境需要继续优化。现在传统产业占比比较大,新兴产业不够,营商环境流程比较复杂,高校资源、人才也比较缺乏。所以,我建议继续推进“泉心泉意”便民利民的品牌建设,搞好这个“一号工程“。

可喜的是,前天我看到省委书记周祖翼同志提出“尊商重商、亲商安商”,抓住了营商环境的重点。希望按照这样一个思路,促进泉州乃至于整个福建的“三生”——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环境生态更好的发展。果能如此,则“三生有幸”—— 国家有幸,人民有幸,企业也有幸。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b1ea692f74fca1d2640e584652f0e864.jpg

(来源:莫干山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文为 陈皮网(www.chenpe.com)投稿作者: 本站 的原创作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enpe.com/news/320691.html。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陈皮网观点和立场。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