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网3月4日讯(天道产业研究院特邀专家田惠敏博士发表)由李佐军和田惠敏合著《与改革同行:中国改革开放和伟大复兴》(8卷)(高尚全、吴敬琏、厉以宁作序)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此文是《与改革同行》系列第751篇,2024年第9篇(2024年2月26日至3月3日)。
【作者简介】李佐军: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导,硕士、博士期间先后师从张培刚教授、吴敬琏教授。田惠敏:男,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规划研究院,博士、博士后期间先后师从张培刚教授、厉以宁教授。
李佐军,田惠敏:加快能源结构转型 助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与改革同行》系列751(2024年2月26日—2024年3月3日)
关键词:新能源技术;能源安全;设备更新;以旧换新;农业技术推广;美丽海湾建设
2024年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这是开年以来中央政治局的第二次集体学习,内容聚焦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释放出我国加快能源结构转型的积极信号。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此次集体学习进一步强调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展现了我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决心和行动。本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出台文件提升我国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生态环境部将启动实施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我国发布首个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超大城市。
一、法规政策
《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发布。(2024-2-26)
中办印发《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2024-2-28)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2024-2-29)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3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2024-3-1)
二、重大事件
生态环境部将启动实施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组织沿海省(区、市)重点推进一百余个美丽海湾建设,一湾一策推动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2024-2-26)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盾构机长沙下线。(2024-2-26)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出台文件,提升我国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到2027年,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调度体系逐步形成,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2024-2-27)
我国首个“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2024-2-27)
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超大城市。(2024-2-27)
商务部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议,推动“外资24条”加快落地见效。(2024-2-27)
民航局:打造若干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根据一些研究单位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2-28)
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在上海临港总装下线,这是国内首次实现大功率重型燃气轮机自主设计制造,成为我国重型燃气轮机自主创新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024-2-28)
我国发布首个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2024-2-28)
证监会召开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座谈会。(2024-2-28)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2024-2-29)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2024-2-29)
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视频调度会议。(2024-2-29)
《2023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发布。(2024-2-29)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工作。(2024-3-1)
我国设立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2024-3-1)
“一国两制”新实践,横琴正式封关运行。(2024-3-1)
四川推进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2024-3-1)
三、精彩观点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2024-2-29)
黄宝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建设金融强国和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需要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支撑。一是聚焦培根铸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二是锚定知识创新,加快金融学科建设。三是强化交叉融合,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四是扩大教育开放,培养全球胜任力。五是面向金融前沿,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六是以文化人,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2024-2-21)
董希淼(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组建地方金融委和金融工委,将在地方层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将联系更加紧密、体制更完善,有利于加强央地协同,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效能。(2024-2-27)
高嘉敏(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和佘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生育是人口发展的关键变量,生育政策作为人口政策的核心要素,应坚持以系统观念认识、构建和优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要提高生育支持政策的协同性和关联性,善用各类政策工具,打好政策“组合拳”,增强政策合力效应。这是推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挥减轻家庭“三育”成本、促进儿童发展、强化家庭功能等社会效应、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24-2-27)
刘元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我国的实体经济在支持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全球领先的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将为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和进步提供广阔的应用市场和空间,同时也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可靠的基础和平台,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安全高效运行。(2024-3-1)
张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不能将基础设施的建设局限于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主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能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局限在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而是要从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高基础研究的综合实力等角度出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2024-3-1)
陈道富、唐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中央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中枢,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强大的中央银行,一是需要明确治理模式和职能定位。二是充分把握“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基本态势。三是构建完善的货币调控和金融安全机制。(2024-3-1)
董忠云(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在于三方面。第一,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大力推动前沿科技的研发与转化,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第二,利用产业政策引领,着力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第三,同步革新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生产关系和体制机制,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环境。(2024-3-2)
章俊(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资本市场的稳定性是吸引长期资金和提高市场效率的关键,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能够减少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降低系统性风险。同时,资本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改善投融资结构有利于确保资源流向最具有生产效率的行业,通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稳健推进高质量发展。(2024-3-2)
住建部:各地要充分认识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惠民生、稳投资、促转型的重要意义。完善“保障+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做好后续项目谋划和储备,加快形成“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滚动推进机制。(2024-3-3)
四、最新进展
十年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据海关统计,十年间,京津冀坚持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区域外贸总值由2014年的3.74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5.03万亿元,增长34.4%。(2024-2-26)
国家外汇管理局:1月中国外汇市场总计成交24.67万亿元人民币。(2024-2-26)
国家卫生健康委:截至目前,我国已设置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医联体超1.8万个,全国双向转诊人次数超过3000万,已有30个省份建成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设置2700多家互联网医院。(2024-2-27)
国新办28日举行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闻发布会。据会上介绍,五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强,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2024-2-27)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加快迭代升级,据测算,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行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2024-2-27)
国家统计局2月29日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2024-2-29)
数据显示,2月份,制造业PMI为49.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4%,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9%,与上月持平,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扩张态势。(2024-3-1)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近日发文提出,将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优化绿色低碳标杆培育体系,到2030年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2024-3-1)
据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统计,2024年前2个月,中越班列累计开行25列、发送货物600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6%、35%。(2024-3-1)
2023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763.19万人,比上年增加108.11万人,增长2.32%。(2024-3-1)
五、热点述评
【加快能源结构转型 助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
2024年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这是开年以来中央政治局的第二次集体学习,内容聚焦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释放出我国加快能源结构转型的积极信号。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风电、光伏等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潜力巨大。经过持续攻关和积累,我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全球领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还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新能源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我国成为世界能源发展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者。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4亿千瓦,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接近40%。风电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翻番,接近全球年新增装机的60%。风电光伏产业关键零部件产量占全球超过70%,风电机组等关键零部件的产量占到全球市场的70%以上,光伏多晶硅、电池片和组件产量占全球比重均超过80%。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新能源居全球领导地位。从技术来看,我国也保持着较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同时也要看到,基于“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长时储能技术瓶颈仍是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一大“短板”等一系列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
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转型,需要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还要注意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政府与市场、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关系。一方面,要对重要新能源基地、储备基地等进行中长期前瞻性布局,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保障新能源发展合理空间需求。另一方面,针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周期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问题,要进一步建设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具体来说,需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统筹兼顾,注意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政府与市场、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关系,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确保形成合力,又要因地制宜,与区域具体情况相结合;强调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强调加快形成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二是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加强对长时储能的技术攻关,并探索更新的储能形式,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继续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持续推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器件、材料突破,加快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把新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既要把握当今科技发展的大方向,又要坚持以我为主,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
三是适应能源转型需要,进一步建设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支撑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四是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合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此次集体学习进一步强调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展现了我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决心和行动。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2024-2-26/2024-3-3.
[2]《光明日报》图文数据库,2024-2-26/2024-3-3.
[3] 学习强国APP,2024-2-26/2024-3-3.
[4]万得数据库,2024-2-26/2024-3-3.
[5]经济日报,http://share.jingjiribao.cn, 2024-2-26/2024-3-3.
[6]中国经济时报,www.cet.com.cn,2024-2-26/2024-3-3.
[7]科技日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2024-2-26/2024-3-3.
[8]经济参考报,http://dz.jjckb.cn, 2024-2-26/2024-3-3.
[9]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等各大部委网站.
[10]黄宝印.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N].《人民日报》,2024-2-21.
[11]李延霞.多地金融委亮相 央地协同金融监管新格局加快形成[N].经济参考报,2024-2-27.
[12]国常会重磅!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获通过[N].证券日报,2024-3-1.
[13]陈道富,唐朝建设强大的中央银行[N].《人民日报》,2024-3-1.
[14]高嘉敏,佘宇.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24-2-27.
[15]戴小河,张晓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释放加快能源结构转型积极信号[EB/OL].21新华网,
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40302/194a6a709a0c40a7b6ebc2bf5eeb9881/c.html.
[16]刘毅,寇江泽,李红梅,丁怡婷.调整能源结构 加快转型升级[N].《人民日报》,2022-3-27.
[17]栗玉晨.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N].中国青年报,2022-3-2.
[18]大力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EB/OL].光明网,https://m.gmw.cn/2024-03/02/content_37179598.htm.
专栏: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2024年2月2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并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进行了更加详细的部署。随后,2024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一要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抓紧完善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让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让这项工作更多惠及广大企业和消费者。二要结合各类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更好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的牵引作用,有序推进重点行业设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教育医疗设备等更新改造,积极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三要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抓紧建立健全回收利用体系,促进废旧装备再制造,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挖掘消费和投资潜力,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是消费升级更是生产变革,有利当前、更利长远。从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绿色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和居民的存量设备具有很大的更新换代空间,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废旧资源得到循环利用,既利当前、更利长远。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设备更新可以稳定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先进产能比重,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二是促进技术的进步,加快新技术的落地,通过推广节能减排降碳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设备节能标准,促进我国制造业实现质的变化,实现低碳绿色发展。三是通过消费品以旧换新,推进全面节约加快消费转型,促消费、扩内需。实现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优化,从需求侧拉动供给侧的升级。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设备更新方面,主要面向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需重点关注工业自动化、通用设备领域,特别是机床、锅炉、油气装备、纺织服装机械等生产类设备。其中,机床类设备将是最受益环节,因为机床是一切工业制造的基础设备。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趋势下,高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进程将会加速。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需重点关注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
预计未来相关政策会陆续出台。一是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财税、金融等政策。二是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强旧设备回收,加强企业研发投入,提升绿色产业竞争优势。三是适当的财政补贴措施政策,鼓励家电、汽车更新换代需求。四是打造质量标杆和先进标准政策。预计旨在提高技术、降低排放、降低能耗的产品标准出台。如,提升家用电器、家具等大宗消费产品和服务标准的质量安全要求,升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标准,推广新型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充电等新型基础设施标准等,增强标准先进性。
可以料想,资本市场在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资本市场具有连接科技、产业、资本的枢纽功能,能够有效促进创新要素形成,赋能科技成果转化,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会促进设备更新换代,引发的资本投资的增长,如以机床类设备为代表的高端通用装备有望充分受益。此外,将推动以旧换新的传统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投资,对汽车和家电需求提升有利。此外,还可通过多项金融工具精准发力:如,可以通过专项再贷款形式支持薄弱领域进行设备更新,有效提高资金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匹配效率,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此外,还可以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如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相关领域项目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的额度。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短期将提振科技、高端装备等相关行业的风险偏好,有利于提升市场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相关企业盈利的预期,有利于提升市场对短期保增长政策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