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皮网 -> 资讯首页 -> 创业圈 -> 助力求职者端牢“饭碗”——从“好就业”到“就好业”

助力求职者端牢“饭碗”——从“好就业”到“就好业”

陈皮网
2021-08-14 09:51:44 阅读数:166051
就业,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

3.jpg

河北衡水公益招聘会助力稳就业。新华社发


4.jpg

33岁的刘沈厅(右)从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后,回到家乡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创办家庭农场,成为“新农人”。新华社发


本报讯(记者 邱玥)就业,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上半年就业数据显示,1-6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98万人,同比增加134万人,已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5%;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月份的5.5%,逐步回落至6月份的5%,失业水平逐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就业形势持续改善,一方面得益于经济恢复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得益于政策服务的持续发力。”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下一步,人社部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1.解决结构性缺口是关键

  【趋势】

  在人社部近日发布的“最缺工”职业榜单中,新进排行30个职业近半数与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相关,所需职业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如“仪器仪表制造工”进入排行前十,“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具钳工”“多晶硅制取工”“通信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新进排行,“机修钳工”“冲压工”“金属热处理工”等职业呈现短缺程度加大的趋势。

  “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稳定恢复,有力拉动就业复苏。”张莹表示,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加强就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意见等,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业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持续开展“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行动”等系列服务活动,稳定了预期,稳定了市场,稳定了就业。

  然而,在就业形势整体稳定的大背景下,我国就业市场仍面临着一些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一些制造业、服务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不得不将年龄等条件放宽;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较为明显,劳动力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要继续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对高质量劳动力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0%,大大高于其他要素投入的贡献率。但是与此同时,技能型人才相对短缺。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不断被应用,还有各种无人驾驶、无人商店、无人餐厅,技术和资本对就业岗位的替代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另外,从人社部发布的求人倍率可以看出,我国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均值是1.69,也就是人才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国内外权威机构和学者对中国2021年经济增长的大体判断在8%左右。据此测算,可带动1100万以上的城镇就业。但展望2021就业形势,总体上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也会出现招工难、就业难等长期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高文书认为,就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创造就业的效果十分明显,包括2020年很多就业缓冲就是依靠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实现的。在新发展格局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应用型人才缺口也将会加大。此外,随着5G的普及,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灵活就业、自由职业比例会逐步上升,新业态、新领域将创造更多的就业。

  面对结构性因素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认为,要加大结构政策的支持力度,对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市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今年要考虑一些特殊行业、特定主体的政策,要通过精准施策、专项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2.拓展重点群体就业空间

  【数说】

  最近,黑龙江“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计划开通了考试报名入口,一直关注这个基层服务计划的黑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王雨琪开始了报名流程。到基层支教,是她上大学以来始终不变的志愿和梦想。“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正激励着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走向基层,谱写出一曲曲奋斗赞歌。据统计,“三支一扶”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全国已累计选派43.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2021年至2025年,新一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每年还将选派3.2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今年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是稳中有难。”莫荣指出,今年新增劳动力1400万,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909万,此外,由于疫情影响,还有一些出国留学的学生出不去,以及大量的留学人员回国的情况。为此,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会大于去年。“去年疫情前,秋招已经使一半的大学生找到工作,疫情影响的是春招。今年则是从秋招影响到春招,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

  大学生就业的总量压力不减,同时新的挑战是对高质量就业的需求也在提高。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郭盛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中文科学生比较多,但是社会上,包括新兴行业对理科生的需求比较大。在大学生就业方面,还是会有一定的压力,最重要的是整体人数的压力以及所学专业的压力。如果在大三、大四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理科培训,对就业压力会产生较大的缓解。

  此外,郭盛认为,还应高度关注中高龄群体的就业问题。青年群体求职周期大概是一个月左右,但63%的中高龄群体求职周期要半年以上。“求职周期是6个月,但是他们的家庭普遍可维持3个月,70%的群体还有还贷压力。中高龄群体求职在市场中确实会受到歧视,他们的家庭负担特别重,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很可能变为中低收入群体。”郭盛指出,伴随着中国就业人口的老龄化,中高龄群体的出路又比较窄,如果不及时阻止这种风向,会导致很多社会问题。

  莫荣表示,应继续有针对性地做好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拓宽基层空间;同时做好农民工就业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通过劳务品牌让农民工转移出来;另一方面,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加大创业力度来解决更多就业。同时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帮助,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3.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就业质量

  【案例】

  “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多跑单,每月收入就能超7000元。”今年26岁的杜思梦从内蒙古巴彦淖尔来到北京,加入了网约配送员的队伍。门槛低、时间自由又能增加收入,是他选择这份职业的主要原因。去年2月,“网约配送员”正式成为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几百万名被人们习惯称为“外卖小哥”或“跑腿师傅”的新生代劳动者大军,有了明确的职业名称。

  近年来,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电商主播、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就业形态将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主要来源。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断加深,催生出许多新就业模式,灵活就业平台和“共享员工”等新模式为解决就业难题拓展了新思路,为稳就业政策提供了新选择。”高文书建议,要加快创新发展,以数字经济为重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持续增长,创造更多就业。同时,传统制造业在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是稳定增长和吸纳劳动力的主体,要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品质化、绿色化发展,通过技术跃升不断提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带来的岗位“含金量”,从而为劳动者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

  高文书说,要运用数字手段,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反复冲击。一是大力倡导“互联网+”的在线就业模式,鼓励用人单位在线开展招聘工作,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解决招工难、就业难问题。二是加强“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建设,发挥互联网优势,开展远程技能培训、技能指导等。三是推动建立“共享员工”新模式,推动市场化手段配置人力资源。

  新就业形态的大量涌现,对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提出新的课题。李长安指出,《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显示,灵活用工已经达到55.68%。新就业形态在吸纳大量就业的同时,也给劳动关系带来很大的挑战。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的增加,与灵活就业大量出现有比较大的关系。

  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应急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总工会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

  高文书表示,新就业形态对促进就业,解决民生问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还是要对平台用工以“疏”代“堵”。要对平台就业的用工性质尽快进行明确,其中的重点就在于针对这种非标准就业的超时劳动和社保问题推出进一步的细化措施。 (来源: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 陈皮网(www.chenpe.com)投稿作者: 本站 的原创作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enpe.com/news/311965.html。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陈皮网观点和立场。
标签: 就业 创业 陈皮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