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一间会议室里我们见到了苏焕振。这是一位有故事的人,从戏曲武生到舞蹈明星,从军旅战士到文工团副团长、知名导演……他,就是现任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处二级调研员——苏焕振。
“文化是信仰,艺术是灵魂”,身份在变,但初心不变。“我一直在做的就一件事,就是文化艺术。”苏焕振说,扎根基层文化建设不仅是他的工作,更是他一直以来的坚守。
舞出艺术人生 抒发军旅情怀
苏焕振出生在山东梁山县城一个艺术家庭,从小跟随家人从事戏曲专业,以扮相俊美、武功出众,从小就被当作戏曲苗苗精心培养,凭借这份同龄人罕有的艺术功底,以全县唯一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山东省菏泽地区艺术学校,五年科班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省菏泽地区豫剧团上班。
接过家族的传承,成为一名职业的戏曲演员,可以说是苏焕振原本的人生轨迹。直到1991年12月,命运给了他另一个选择。那一年,武警海南总队文工团来到山东菏泽特招文艺兵,收到这份来自军旅的独特邀请,苏焕振决定离开豫剧团,正式成为一名带职参军的部队“文艺兵”。服役15年期间,苏焕振曾多次荣获军功奖章及工作嘉奖。
面对从戏曲演员到舞蹈演员的转变,苏焕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与追求,凭借自身的过硬专业和突出表现,他先后任文工团舞蹈队副队长、队长、文工团业务副团长,并在2000年当选为海南省舞蹈家协会最年轻副主席。
2001年,苏焕振感觉自己作为舞蹈演员,事业的成长到了瓶颈期,毅然申请去北京舞蹈学院与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学习,并在2002年5月的全国舞蹈专业最高奖“荷花杯”舞蹈大赛中凭借作品《灯》一鸣惊人,斩获银奖,带着荣誉回到武警海南总队文工团。
苏焕振开始了从演艺者到导演的转型,他先后创作、导演了多部作品获得奖项,其中《潜伏出击》与《热带丛林》等几个作品更是获得了武警部队及全军最高奖项,他本人也在2003年被破格评为国家二级舞蹈编导。其间还曾参与导演过全国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式等全国大型文艺表演。
在担任副团长的几年里,苏焕振一直投身于部队文化建设和创作活动,坚持“兵演兵、兵唱兵”,不断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鼓舞官兵斗志、活跃军营文化生活、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以知名军旅导演的身份为全国、省市文化艺术活动作出积极贡献。
铸就文化梦想 传播司法温度
在从事越来越多的编导工作后,苏焕振意识到自己的艺术视野仍需要拓展。苏焕振开始思考在自己的艺术领域要如何更进一步,如何在艺术创作实践的角度对传统、民族、区域、现代文化的融合提炼,为群众带来更多积极、正面的影响,这些思考让他再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局限,这一次,苏焕振向部队提出转业申请。
“初级的艺术走形体、中级的艺术走情感、高级的艺术走文化,转业对我来说也许失去了许多在镜头前展示自己的机会,但在司法系统通过深入群众,让我提高了自己原有的定性思维认识,也让我在艺术文化领域,有了更高的把握和更多的自信,在群众文化方面的成绩是我转业后最大的收获。”苏焕振感慨道。当时,北京武警总部及其他部队有意调他去更高平台发展,但他舍不下海南这片给他带来成长际遇的土地,恰逢当时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有意组建法官艺术团,这让他看到了机会,决定跳出原来的文化艺术圈,从另一种角度去感受司法文化。
苏焕振于2006年正式转业到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虽然法院工作的环境是陌生的,但苏焕振对文化宣传工作的理解并不陌生。凭借着使命担当,苏焕振开始着手于加强法院司法文化与机关群众文化建设。他认为,文化建设是体现一个单位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的载体,无论是建设党政文化、机关文化、社团社区文化,一个单位的思想工作该从什么角度开展、如何提高感染力和号召力让群众有记忆点,都属于文化工作,应该通过这样一个抓手把工作氛围带动起来,同时也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认识,为法治宣传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不过,现实很快就给苏焕振碰了一颗软钉子。一开始,很多人对文化工作的理解就是普通的唱歌跳舞,所以同事们自然就不是很重视,乃至于每次组织文化活动,总有个别人遇到一点困难就想要推脱放弃,这让苏焕振开展工作很不容易。
“当时我注意到这一点,因为之前一直在部队工作,接触组织的都是军人,大家纪律性很强,再加上平时训练比较枯燥,需要文化活动做调剂,所以组织起来并不困难。但来到法院后,我面对的群体已经不一样了,以军人的标准去组织大家,无疑是不现实的。”苏焕开始探索新的工作模式。
笃定理想信念 传承责任担当
现实并没有挫败苏焕振的斗志,他跳出了固有思维的怪圈,开始认真琢磨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好业余群众文化活动。要想把像“一盘散沙”的人群快速打造成一个团队,十分考验指挥团体的组织能力和现场感染力,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苏焕振总结出一套经验,还将其归结成了“人格魅力的绽放、自我高深技术的带动、快速强大的现场凝聚、严谨精密的编排组织”四个方面的方法。
为了第一时间吸引团队注意力,从专业角度征服团队,苏焕振常常主动示范文艺表演,以文化艺术自身的感染力驱动大家自发配合,并在组织行动结束后单独培训表现好的人,让大家发挥各自优点带动周边的人参与活动。他多次以个人身份带头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和比赛,后来更是在2008年海南省直机关举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主题演讲中赢得“一等奖”。凭借自己总结的四步组织方法,苏焕振带领团队多次参与了省级、全国级的比赛并获得奖项,不仅用实力获得了同事们的认同,在新领域的工作也越来越顺畅。
“只有大家先认可你,你才方便组织大家,这时候就要展现你的人格魅力,让大家把每一秒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你身上来。”渐渐地,不管是机关文体活动,还是文艺汇演、演讲朗诵,各类集体活动都少不了苏焕振在一线组织、参与的身影,他将一个个典型案例排演成话剧小品,结合党建创新融合剧情演讲,以全新的视角打造特色的法院文化,让更多人认识到法治的纬度和文化的深度。谈及于此,苏焕振充满自豪感。
2013年7月30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海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面对海南省内法制宣传教育提出的新规定、新要求,苏焕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普法宣传活动中。经过调研,他发现,兴趣是当前普法宣传突破口,挑选和宣传群体相关的、有法治传播力,而且方便在大庭广众下宣传的案件作为案例宣讲,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普法宣传成效。
于是,苏焕振发挥这些年自己进行文化艺术组织的相关经验,以法律“七进”为平台,常年组织法官到机关、单位、部队、企业、学校、社区乃至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审判、以案释法、法律咨询等相关普法宣传活动近千场次,均获得了不俗的成效,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回顾丰富多彩的前半生,苏焕振给自己分出了四个阶段:在朦胧和顺从中度过的童年生活,为他带来了受益一生的艺术素养;在淬炼和洗礼中成长的军旅生涯,为他烙印下与众不同的军人品质;在转型和升华中传承的法律工作,为他开拓了司法为民的全新视角;在忠党和敬业中收获的文化自信,为他展现了奋斗一生的明确目标。
相关视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