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皮网 -> 资讯首页 -> 热点 -> 李佐军,田惠敏: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顶层设计立法出炉

李佐军,田惠敏: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顶层设计立法出炉

陈皮网
2024-02-11 11:05:25 阅读数:165275
(天道产业研究院特邀田惠敏博士发表)由李佐军和田惠敏合著《与改革同行:中国改革开放和伟大复兴》(8卷)高尚全、吴敬琏、厉以宁作序)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此文是《与改革同行》系列2024年第6篇(2024年2月5日至2月11日)。

陈皮网2月11日讯(天道产业研究院特邀田惠敏博士发表)由李佐军和田惠敏合著《与改革同行:中国改革开放和伟大复兴》(8卷)(高尚全、吴敬琏、厉以宁作序)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此文是《与改革同行》系列2024年第6篇(2024年2月5日至2月11日)。

【作者简介】李佐军: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导,硕士、博士期间先后师从张培刚教授、吴敬琏教授。田惠敏:男,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规划研究院,博士、博士后期间先后师从张培刚教授、厉以宁教授。

 

李佐军,田惠敏: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顶层设计立法出炉

《与改革同行》系列748(2024年2月4日—2024年2月11日)

关键词:碳排放;碳市场;人才培育;循环利用;国土空间;新能源汽车;自然灾害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迎来新政。2024年2月4日,国务院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是指导我国碳市场运行管理的法律依据,在碳市场发展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条例》覆盖碳排放权交易各主要环节,重在构建基本制度框架,保持相关制度设计必要弹性,并针对碳排放数据造假突出问题,着力完善制度机制。本周,国务院安委会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七部门发布计划联合培育高技能人才。

一、法规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2024-2-4)

国务院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2024-2-4)

国务院关于〈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发布。 (2024-2-4)

国家知识产权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提出力争2024年底前,实现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有效专利盘点全覆盖。(2024-2-6)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024-2-7)

人社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从2024年到2026年联合组织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新培育领军人才1.5万人次以上,带动新增高技能人才500万人次左右。(2024-2-7)

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2024-2-7)

商务部等9单位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从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健全国际物流体系、加强金融支持、优化贸易促进活动、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等6个方面提出18项政策措施,推进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2024-2-7)

国家发改委、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雄安新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24-2-8)

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9) 

《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发布。(2024-2-9)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到2030年,建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世界前列。(2024-2-9)

二、重大事件

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首个区域中心启动建设。(2024-2-2)

国内首座公铁同层跨海大桥珠海市金海公路大桥一期工程正式通车。(2024-2-3)

国务院安委会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5)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海底注水树投用。(2024-2-6)

杭州实现从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的跨越,跻身超大城市“俱乐部。至此,我国城区人口突破千万的城市达到10个。除新成员杭州外,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东莞、武汉。(2024-2-7)

由农业农村部等5部门联合编制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发布。(2024-2-8)

三、精彩观点

国家领导人会见党外人士时强调,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2024-2-7)

刘元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持续实施,将会在“三新”,即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持续涌现时期产生阶段性的新效应。刘元春分析,一旦专利技术和各种基础研发投入达到一定程度,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上所产生的“蜂聚现象”是可以期待的。(2024-1-29)

刘松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和胡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要做好顶层指导,将国家大数据战略与全球人才大数据开发结合起来,为人才数据收集和应用提供坚实保障。要建立全球视野,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采集全球人才数据,争取形成全球人才的地域分布图和行业结构图。要关注实践落地,进一步建立全球人才数据库,研究各类人才的应用场景和国内需求,动态监测,为人才评价和人才战略做好准备。要借助数字化发展和互联网工具,尝试拓展人才交流的途径。要加强法制建设,防范人才数据收集中的风险,降低法律成本。(2024-2-5)

唐仁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把中央明确的“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逐项落实到位,着力夯基础、稳产能、防风险、增活力,努力推动“三农”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提升,以“三农”之稳来夯实筑牢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之基。“三提升”即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两强化”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2024-2-8)

刘晓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五篇大文章”所代表的关键词,实际上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做好五篇大文章,意味着对金融的要求变得更高,不再只是以前简简单单的融资,而是应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2024-2-9)

四、最新进展

 商务部:2023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平稳发展,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0418.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5.7%。(2024-2-4)

工信部:2023年度,全国新增97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新增27个千兆城市,中部地区新增38个千兆城市,西部地区新增32个千兆城市。(2024-2-6)

国新办:2023年,全年社零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万亿元,增长7.2%,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2024-2-6)

《中国太阳能热发电行业蓝皮书2023》发布。《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兆瓦级规模以上光热发电(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的合称)机组累计装机容量588兆瓦,在全球太阳能热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中占比7.8%。(2024-2-6)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52.4万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2022年提高1.8个百分点。(2024-2-7)

国家外汇管理局:截至2024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193亿美元,较2023年12月末下降187亿美元,降幅为0.58%。(2024-2-7)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4年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41万辆和24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2%和47.9%。(2024-2-7)

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3%,连续两个月上涨。(2024-2-8)

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全年新增贷款22.7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2024年1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92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2023年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2.6%,较上年末高1.6个百分点。(2024-2-9)

国家发改委:2023年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全部下达完毕。(2024-2-8)

五、热点述评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顶层设计立法出炉】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有效的政策工具,碳市场被证明行之有效,碳排放权交易在近年来也备受关注。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助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是一种利用市场经济来促进环境保护的机制,它允许企业在碳排放交易规定的排放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用减少的碳排放量进行使用或交易。

简单来讲,就是在碳排放权交易中,企业获得一定的排放配额,这些配额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企业实际排放量低于其配额,那么它就可以将剩余的配额出售给其他企业;反之,如果实际排放量超过配额,则必须购买额外的配额。这种机制使得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决定是否要减少排放,并在减排方面进行创新。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运用市场机制控制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绿色低碳发展制度创新。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稳步推进。从2011年多地先行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到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2011年10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地启动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2013年起,各省市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2017年12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整体平稳,年均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超过40%。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纳入2257家发电企业,累计成交量约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碳排放权交易的政策效应初步显现。

与此同时,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建设方面的短板日益明显。此前我国还没有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依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章、文件执行。如,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

这些立法位阶较低,权威性不足,难以满足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等实际需要,急需制定专门行政法规,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保障和促进其健康发展。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碳交易市场不是自发产生的交易市场,而是由人为创造的供需关系形成的市场,这种市场必须在一个强有力的政策框架下执行。2024年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这意味着我国对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法律框架逐渐完善,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法律保障。随后,2月4日,国务院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迎来新政。

《条例》从6个方面33条构建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保障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功能的发挥。明确对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作出规范,界定了碳市场交易产品现货属性,通过有偿分配、市场调节等制度提高政策弹性。《条例》提到,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发展阶段、历史排放情况、市场调节需要等因素,制定年度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并组织实施。碳排放配额实行免费分配,并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分配方式。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年度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向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排放单位发放碳排放配额,不得违反年度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发放或者调剂碳排放配额。

相较于前述部门规章,《条例》属于位阶更高的行政法规,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条例》覆盖碳排放权交易各主要环节,重在构建基本制度框架,保持相关制度设计必要弹性,并针对碳排放数据造假突出问题,着力完善制度机制。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有利于保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是指导我国碳市场运行管理的法律依据,在碳市场发展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2024-2-5/2024-2-11.

[2]《光明日报》图文数据库,2024-2-5/2024-2-11.

[3] 学习强国APP,2024-2-5/2024-2-11.

[4]万得数据库,2024-2-5/2024-2-11.

[5]经济日报,http://share.jingjiribao.cn, 2024-2-5/2024-2-11.

[6]中国经济时报,www.cet.com.cn,2024-2-5/2024-2-9.

[7]科技日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2024-2-5/2024-2-9.

[8]经济参考报,http://dz.jjckb.cn, 2024-2-5/2024-2-9.

[9]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等各大部委网站.

[10]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访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N].《人民日报》,2024-2-8.

[11]张维.对碳市场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N].法治日报,2024-02-07.

[12]寇江泽.保障全国碳市场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6.

[13]白雪.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法律框架渐趋完善[N].中国经济导报,2024-01-13.

[14]李丽旻.碳交易市场将有新规范[N].中国能源报,2024-01-15.

[15]专家:宏观政策效果将持续显现 全年信贷投放将更趋均衡[N].上海证券报,2024-2-9.

[16]温雅兰: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用学理和事实讲清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八大支撑,理直气壮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EB/OL].每经网,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24-01-28/3225454.html. 

作者简介: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导,硕士、博士期间先后师从张培刚教授、吴敬琏教授。田惠敏: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规划研究院,博士、博士后期间先后师从张培刚教授、厉以宁教授。

屏幕截图 2024-02-11 105809.jpg

专栏: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强调,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以废弃物精细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为路径,覆盖生产生活各领域,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低碳根基,助力全面建设美丽中国。

《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秸秆等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新增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到2030年,建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世界前列。

《意见》明确5方面政策举措。一是推进废弃物精细管理和有效回收。按照废弃物不同来源精准施策,加强工业废弃物精细管理,完善农业废弃物收集体系,推进社会源废弃物分类回收。二是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水平。根据废弃物不同利用方式分类施策,强化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引导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规范化,促进废旧装备再制造,推进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三是加强重点废弃物循环利用。综合考虑废弃物资源价值、社会关注度、循环利用用难度等因素,对重点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进行部署,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加强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探索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路径。四是培育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培育行业骨干企业,引导行业规范发展。五是完善政策机制。聚焦政策和机制堵点难点,完善支持政策和用地保障机制、科技创新机制、再生材料推广应用机制。

《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各项政策举措、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抓好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相关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循环经济领域议题设置,深化多双边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 陈皮网(www.chenpe.com)投稿作者: 本站 的原创作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enpe.com/news/320327.html。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陈皮网观点和立场。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