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常钦)近年来,长江沿江省份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产品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激发全流域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可以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好生态出好产品,积极探索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自然资源部权益司副司长王薇介绍,在长江沿江省份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从源头上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在全市范围内探索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江苏省在推动苏州市吴中区、江阴市两个试点的同时,选择宿迁、无锡等16个市县同步开展省级试点,江西省九江市探索自然资源资产多要素整体配置,这些都为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两山”转化路径积累了经验。(来源:浔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