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健康中国50人论坛执行主任,著名现代化专家。在经济体制改革、民营经济、区域经济、奥运研究、健康管理等领域多有著述。出版专著50余部,论文数百篇。
记者: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1月14号上午组委会举办了新闻发布会。我们还想深入了解一下,你作为经济学家,这个活动的组织者,能否介绍一下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陈剑:简要地说,举办这个活动,目的就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搭建产业发展、招商引智、合作交流的平台,为县域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引擎和动力,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
记者:中国城镇化发展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呢?
陈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高歌猛进,但也出现了城镇发展不平衡和农民工难以市民化的问题。
中国城镇化,是包括城和镇的发展。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63.89%,较之2010年的49.68%提升了14.21%。与此同时,我国建制镇镇区常住人口占全国城镇人口比重下降3.75%。这说明我国城镇化人口主力并未聚集到建制镇,而是聚集到建制镇以上的大中小城市和特大超大城市。
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 直接表现两率差异的扩大,即户籍人口增长率与常住人口增长率差距持续增大。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44.38%,较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89%相差19.5%。
这19.5%涉及在城镇常住的农业户籍人口是2.61亿,为什么两率差距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落户壁垒与农民落户意愿的矛盾。中国的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农民落户意愿较高,但存在诸多落户限制。农民落户之所以困难,是因为不能按常住人口来配置公共资源,不能为他们提供与户籍人口相等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因而,这两方面的问题,都与县域经济发展不足相关。
记者:在人口城镇化方面,中国人户分离现象特别严重。这与县域经济发展又有怎样关联呢?怎样解释县域人口流失这一现象?
陈剑: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上述问题的另一侧面。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人户分离的现象特别严重。2020年,人户分离人口为4.9亿人,占全国人口的约35%,较2010年增长88.52%。过去人户分离主要是在农民工和大城市,现在人户分离主要是在县级单元的城乡之间。也就是说,我国人口城镇化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县域人口流失严重。
这既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也与以农村居民为主的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缺乏吸引力有关。没有产业带动,没有经济增长提供支撑,影响了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直接导致了县域人口流失。而县域人口大量流失,也带来了严重的“三留问题”。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的问题,并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相伴随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有这样一组数据,2002年,全国县域经济总量为5.4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6%;到了2021年,虽然总量提升到43.22万亿元,但占比却下降了37.79%,下降了18.21%。与此同时,截至2021年底,中国内地共有县域1866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0%左右,人口占比为52.5%。
从社会学视野分析,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包括县域镇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有利于缩小两率差距,有利于新落户人口与县域镇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等非户籍常住人口均等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三留问题”的解决。
记者: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呢?
陈剑: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是为解决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重要抓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是推动包括县城在内的建制镇发展。建制镇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是推进就地城镇化的核心载体。有利于农民从事离土不离乡的一些职业,包括在建制镇从事物流、交通、餐饮,但是居住仍然可以回到农村,离土不离乡。
二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释放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公经济的活力和积极性。对政府而言,重要的是建设一个法治的平等的市场环境。
作为有为政府,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政府需要积极营造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及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的创新环境;围绕县域发展的首位产业、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等,强化产业招商,正确引导企业投资和社会投资,着力培养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加强产业配套发展能力,在推动县域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基础上巩固传统产业链优势,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绿色升级版等协同发展。
记者:如何定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
陈剑: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定位是高端的产业对接平台和发展要素聚集平台,用16个字概括,就是“高端引领、产业对接、项目平台、要素汇聚”。
在高端引领方面,组委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著名经济学家田雪原担任大会的首席专家,邀请著名的经济改革大家、决策咨询专家郑新立,著名健康管理专家张世平担任组委会的首席顾问。组委会还拟邀请一批在县域经济有影响力、有贡献的专家及企业界的朋友加盟组成高端智库,为中国县域经济大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此外,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中国老年和老年医学学会、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等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行业协会和学会以及海南的诸多行业协会、学会作为大会的支持单位,为大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在产业对接方面,组委会结合新时代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求,邀请境内外知名央企(国企)、民企和外资企业等实力企业和县(市)政府共同参与,实现精准招商和精准对接。
在项目平台方面,组委会将积极努力,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特别是为县(市)政府举办新闻发布、招商推介会,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打造成致力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供需见面的常态化高端平台。
在要素聚集方面,积极吸引各种有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包括智库团队、行业协会和投融资机构等共同参与,借助海南自贸港发展,争取国内其他省市区资本、海外资本参与。
众人拾柴火焰高,上述对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的定位,需要得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欢迎一切生产要素的拥有者能够积极参与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组委会将竭尽全力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
大会组委会立足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打造成为立足海南,影响中国的海南发展名片,为推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个长期发展平台,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记者:谢谢你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