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皮网 -> 资讯首页 -> 热点 -> 陈剑: 疫情防控——若干问题思考

陈剑: 疫情防控——若干问题思考

陈皮网
2022-12-18 10:35:55 阅读数:170980
2020年3月12日,笔者撰写的《感恩与思考——2020中国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一文刊发后,产生了积极反响。三年疫情防控工作接近尾声,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思考。

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简称“新十条”),提出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以此为标志,属于国家动员性质的疫情防控工作宣告结束。

中国的疫情防控始于2019年12月8日武汉疫情开始时间,终于2022年12月7日新十条发布。疫情防控严格遵循“大疫不过三“的中国老话,突然间宣告结束了。很多人猝不及防且伤痕累累,一些人甚至倒下。三年了,很多家庭经历的艰难超出想象。对其总结或许还为时过早。

与此同时,一个新的充满希望的时代开始了。14亿中国人民,在付出了艰难与代价之后,终于看到疫情收官的曙光。    


三年疫情防控,严重影响了14亿中国人正常生活,很多个人和家庭承受了苦难,整个国家和社会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应当思考的内容很多,笔者就以下九个问题作一些分析。


一、科学精神的弘扬

什么是科学精神,在疫情防控中,就是实事求是,就是遵循事物本身变化发展规律,因势利导,精准施策。

疫病防控离不开科学精神指导。这需要科学地把握病毒演变规律,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疫情防控只有遵循科学精神、贯穿着科学原则,坚持科学防治,才能最终赢得这场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三年,坚持科学防治是主基调。但科学精神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新冠病毒毒性已经大为减弱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及时地做出科学地、实事求是判断,而不是仍然层层加码,严防死守,最终所付出的代价或许会少很多。

三年疫情防控,整个社会付出了代价包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外投资者撤离;很多企业难以为继,甚至破产;上亿人因疫情原因收入大幅减少,甚至生存艰难;一些家庭因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经历亲人死亡;大中小学生的学习时断时续,影响了正常学业;一些人产生严重心理疾病等。上述代价,有一些是必须付出的。毕竟对病毒的来源,疫情演变规律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有一些代价,如果科学、民主、法治的基石进一步夯实,自然会减少很多。这都需要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

一百多年前,五四青年学生为迎来赛先生大声疾呼、苦苦奋斗。一百多年后,赛先生与我们似乎是若即若离。长官的意志、领导的决定永远正确,引领时代。在中华大地上,科学精神的培育仍然任重道远。


二、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

与科学精神相关的是,是对上海医生张文宏的评价。三年疫情防控,引发较大争论的,张文宏是其中之一。

三年前,笔者写的感恩与思考的长文中,点赞了张文宏医生。三年来,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基于科学的精神和医者的良知,开启了共存的讨论。虽然他被误解,被污蔑,被围攻,被大员批评,博士论文被质疑,甚至被扣上汉奸帽子。但他不屈不挠,不说违心的话,始终坚持科学的精神,坚守医者的底线,始终为科学防疫鼓与呼。  

张文宏有很高的专业水平。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始终坚守职业道德、秉持科学精神。他的很多认识,是基于他多年积累和调查分析。张文宏组织了上海三万多名阳性患者的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就是这一轮的新冠病毒重症率极低。胡适先生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在张文宏这里得到很好的诠释。这才是科学精神、负责任的态度。

张文宏知晓病毒演变的走势,知道他国的防疫政策是什么样,他也知道哪些政策可以拿过来做借鉴。他把他所知道的、对制定疫情防控政策有用的知识,通过科普、对话、演讲等形式都贡献出来,至于能否得到采用,那不是他能够左右的事。对他的各种非议,他都能够坦然应对。

三年疫情防控,大浪淘沙,张文宏经历了考验。这是一位让人信赖的专家,医学界的中流砥柱,民族脊梁。


2.png


三、法治中国

一个现代国家,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要义和公民行为的基本遵循。

三年疫情防控,党中央国务院几乎在第一时间提出,在防控过程中遵循法治,让政府各项行为都有法可依,公民有所遵循,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2020年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会议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这样一种认识十分精准,十分重要。

三年疫情防控说明,法治中国有所进步,但出现的问题不能忽视。一些地区,在依法防控方面没有交出理想,甚至合格的答卷。一些地方权力滥用,包括无法律依据,限制公民权利,压缩公民生存空间,影响了公民权利实现。

以社区工作为例,全国有49.2万个村民委员会、11.6万个居民委员会。疫情防控期间,全国有400多万从业者奋战在全国60多万个城乡社区中。作为基层治理最基础环节,城乡社区要接受来自来政府机关——城市社区来自街道,农村村委会来自乡镇的各项指示。正因为此,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了政府形象。虽然很多社区工作者付出了很大辛苦,但有时并不能得到居民和村民的理解。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权力滥用。一些地方政府层层加码,发布封堵命令,限制了居民出行等,甚至强制隔离、强行上门、强行封门。社区工作者接受了来自上级机构超越自身权限的工作任务,结果必然是影响了公民人身自由等权利的实现。

问题的严峻性在于,上述一些践踏法治的行为,很多是来自上级部门指示,但至今并没有严格的问责机制进行责任追究。这说明,法治的严肃性没有得到认真重视。法治中国建设任重道远。对法治中国取得的成就,需要有一个清晰估计。


四、如何看待核酸检测机构的暴利?

三年防疫,核酸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据统计,三年来各地新成立的医学检验公司达12893家,核酸检测机构利润巨大,有的核酸检测机构年利润更是同比增长1997%。

核酸检测机构工作人员付出了辛苦,检测公司应得到回报。但付出与回报最好能够大体平衡。如果回报十分丰厚,且没有以权谋私,没有官商勾兑,没有偷税漏税,没有弄虚作假,完全遵循了法治和市场原则,国人也应认可。如果情况不是这样,那就另当别论了。

数据显示,目前A股新冠检测指数成分中有50家上市公司,其中有10家是2021年上市。2022年“一见财经”半年业报:十家上市核酸公司,营收总和便达485.18亿元,净利润总和162.97亿元。规模最大的迪安诊断服务总收入69.52亿元,较同期增长154.10%,其中核酸检测收入达47.48亿元。

由于利润丰厚,造假现象也频繁出现。数据显示:有250家核酸检测机构因频繁造假被有关部门责令整改,另有26家机构自行或被责令暂停核酸检测业务。

由于利润丰厚,一些政府公职人员,利用职权大发疫情财也时有所闻。例如已经落马的北京市原卫健委主要领导,坊间传言与核酸检测机构有关。这无疑影响了公职人员的形象。如果此类案件较多,将拉低民众对政府防疫管理工作的信心。

即使核酸公司没有造假,没有官商勾结,需要讨论的是,在疫情导致市场一片凋零情况下,核酸检测机构却十分轻松地获得暴利,税收部门是否应当对这一行业的暴利课以重税。


五、如何借鉴国际科学成果

现在还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新冠病毒与境外势力有关;还没有证据证明是境外势力导演了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新冠病毒看来也与意识形态无关。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形态,新冠病毒在这些国家的表现基本类似。

既然如此, 国际社会发出的一些声音,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如果全世界的科学界、医疗界对奥密克戎的致病性轻微、没有后遗症等达成了共识,而我们却假装不知,还必须通过摸着中国石头过河,才能够最终了解奥密克戎毒性,得出判断。这不利于疫情防控工作更早结束。因而,如何借鉴一些国家,包括欧美发达国家一些成功的做法,把握好事物演变规律,做出更加符合科学实事求是的判断,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六、批评使人进步

笔者在三年前写的文章中,特意提到感谢湖北省作协方方。原文如下:

“感谢湖北省作协的方方女士。自疫情爆发后每天一篇日记,忠实纪录下疫情最严重的武汉人们经受的磨难与不屈。日记中有悲愤,有警示,有反思,有问责,文字虽节制,思想有穿透,似乎是家长里短,探讨的问题,却关乎当下中国社会诸多关节。文中释放大量的信息,透露出正直与大爱,已经成为疫情期间武汉这座城市珍贵的记忆”。

三年后再看这一评价,文字不需要作任何改变。但需要做一些补充。虽然社会上对方方的争论仍在继续,但对方方的认同人数在增长。在这三年期间,一些城市遭遇到类似武汉当初的无序乱象。人们,包括当初一些曾经强烈反对方方的人士,对方方的认识出现反转,也都期盼能够有类似方方的作家出现。但遗憾的是,人们很难再看到第二个方方。

对方方女士的争论,很大程度是因为《方方日记》。

《方方日记》,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武汉在疫情初期,从慌乱无序,最终走向规范有序的过程。政府工作人员,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很快就镇定从容,紧张工作,大家齐心协力,迅速扭转初期的被动局面,最终取得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的胜利。虽然日记中也揭露了一些公职人员权力滥用和官僚主义现象,但经过短短的60天,随着人们对疫情防控认识的深化,政府措施也愈益规范有力,市民对政府的认同感也随之提升。

日记有批评,有表扬,更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这就是《方方日记》向人们展示的内容。

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美欧日印(度)等国都经历了这一过程。联想到疫情在全球爆发后,一些国家很长时间没有摆脱混乱无序的乱象,并带来大量人员伤亡。再比较中国武汉短时间扭转局面,从容应对。《方方日记》,实际是一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疫情防控的颂歌,而不是什么“递刀子”。

《方方日记》中相当部分内容是对政府工作的肯定和表扬,也含有一些批评。这可能是方方遭到围攻的原因。但我们不能够只习惯接受表扬,而不能够听到一些批评。批评实际是一种强大的监督力量,是推进政府工作继续前进的力量。批评使人进步,使政府进步。


七、为受到重创的企业和员工提供政策扶持和救助

疫情防控极大减少了人们交往的频率。因而一切与人员流动相关的行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几乎都受到重创。这包括旅游业、航空业、物流运输业、文化娱乐业、会展业、餐饮业、房地产业、教育培训行业、酒店业、零售业等。涉及到的就业人员过亿。这些行业的诸多企业主,很多人财富大幅缩水;大量个体工商户,他们艰难应对;在这些行业就从业人员,他们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他们承受了疫情带来的诸多的苦难和经济损失,他们是为疫情付出巨大代价一部分。

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将保持3%左右的增长,继续在全球昂首阔步,约占到全球总量的19%。作为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应当为这些受到重创的行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为面临生存挑战的人员提供困难救助。


八、非公医疗机构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

疫情期间,在中国,只要有人群居住的地方,都有医护人员的身影。成千上万医护人员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医护人员群体中,除了政府系统的公立医疗机构人员外,还有大量非公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但社会对后一群体在疫情防控中所做的贡献,似乎认识不足。

非公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他们在疫情发生初期,几乎在第一时间,就积极响应疫情防控需要,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2020年2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就发出倡议,承诺与公立医院并肩作战,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对武汉保卫战分析,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市非公医疗机构将近6000人、全国非公医疗机构近1万人投入了这场保卫战。海南工商联提供的资料说明,疫情期间,海南全省参与疫情防控的民营医疗机构379家,有5千多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笔者担任名誉会长的海南非公医疗机构协会,在疫情期间,多次组织会员单位参与政府组织的跨省际之间的疫情防控。

与公立医疗机构不同的是,非公医疗机构普遍规模小、专科多,他们参与疫情防控所产生的费用,很大部分是由非公医疗机构自己承担。


九、言论自由的权利应得到切实保障

李文亮,曾任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烈士。

疫情防控三年后,人们更加怀念这位年轻的医生。他的“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已经成为全球的名言。

允许人们说话,天塌不下来。如何才能避免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答案十分清晰。就是要落实宪法精神,让人们能够充分自由表达自身的诉求和想法。

今年12月4日,是现行宪法颁布实施40周年,也是宪法实施日。宪法规定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宪法第一章规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自由权利。这是法律赋予的一项基本人权,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与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基本权利。

宪法赋予公民的这项权利,与笔者社会主义系列论述的文章中表达的观点十分契合。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是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一个社会,如果公民不能够自由地充分表达自身的诉求,不能够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机制,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只有天下每一个体都能够通过合法途径充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社会,无数这样的个体集合,就是社会主义。而要让人们能够说话,重要是夯实民主、法治的基石,加大对公权力的监督力度。

李文亮去世了,他的孩子出生也已经2岁了。相信他的孩子会在一个更加健康,人们言论自由得到切实保障的社会茁壮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为 陈皮网(www.chenpe.com)投稿作者: 本站 的原创作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enpe.com/news/317646.html。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陈皮网观点和立场。
收藏
#}